读《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 你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相信自己是在为别人工作。这样一来你对工作的安全感已然尽失。职业发展的驱动力一定是来自个体本身。记住:工作是属于公司的,而职业生涯却是属于你自己的。

  • 大多数软件开发人员从职业生涯一开始就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截至目前,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把自己的软件开发事业当作一桩生意来看待。不要被愚弄了,当你为了谋生一头扎进写代码的世界时,其实你和中世纪小镇上开铁匠铺的铁匠没什么差别。确实,时代或许已经改变了,我们中大多数人现在为公司工作,但是我们的技能和生意都还是自己的,我们随时都能换个地方另起炉灶。

  • 但是,如果你已经习惯于领取一份固定的薪酬(注意,你的工资还真不是取决于你的表现),这会很容易导致你产生另一个心态——你只是在为某家公司打工。尽管在你的职业生涯的某个特定时间段里,你可能确实是在为某家公司打工,但是千万不要让那个特定的角色固化了你和你的整个职业生涯——这一点非常重要!

  • 不过,通常软件开发人员售卖的就是他们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数字化的现实产品的能力。

  • 即使只是想一想“作为一个企业我能提供什么”,就会对你如何考量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你也应该这么做。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你提供的服务具备有形价值,你要传达的不仅是这款软件的价值是什么,还有它与别的成千上万款软件开发人员提供的服务有何不同。

  • 你需要认识到仅有服务或产品是不够的。想赚到钱,你就必须能让潜在的客户了解该产品或服务。

  • 专注于你正在提供怎样的服务,以及如何营销这项服务;想方设法提升你的服务;思考你可以专注为哪一特定类型的客户或行业提供特定的服务;集中精力成为一位专家,专门为某一特定类型的客户提供专业的整体服务(记住,作为一个软件开发人员,你只有真正专注于一类客户,才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

  •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为自己设立的职业目标肯定与我的不同。但是,要实现任何目标,都必须先知道目标是什么。当然,说比做要容易得多。我发现大多数人,包括软件开发人员在内,要么缺乏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具体认知,要么没有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浑浑噩噩混过一生。这是大多数人的自然状态。我们通常不会充分思考自己该关注什么,因而我们的行动也就漫无目标、无的放矢。

  • 无论因为何种原因你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目标,现在都是时候设定目标了。不是明天,也不是下周,就是现在。没有明确的方向,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徒劳的。不要随心所欲地生活,不要随遇而安地行走在职业生涯的漫漫长路上。

  • 大目标并不需要那么具体,但是必须足够清晰,能够让你知道自己是在向它前进还是离它越来越远

  • 较小的目标可以让你航行在自己的轨道上,激励你保持航向朝着更大的目标前进。如果你准备达成一个大目标,却没有分解为小目标,那么当你偏离航向时也不会有时间去校正。达成较小的目标也能经常奖励自己,帮助并激励自己。每一天、每一个星期的小胜利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正在取得进展、达成目标,这让我们感觉良好,帮助我们继续前进。较小的目标似乎也不像大目标那样令人望而生畏。

  • 如果你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未来,你还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那么赶快放下这本书,为自己确定一些目标。这并非易事,不过你会很高兴自己那么做了。不要成为大海上漫无目的随波逐流的船。启航之前总要规划好航海图。

  •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软件开发人员,就得学会高效地与他人相处(即使写代码是你工作当中最为享受的一部分)。

  • 如果你还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写写代码,那你最好要三思。作为一个软件开发人员,你的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其实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是这样)。

  • 我们常常容易犯的一项错误就是,轻率地否决同事的想法,以便于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然而随着你做出这样的错误判断,你往往会发现他们对你的想法充耳不闻,仅仅因为你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无足轻重的。 如果你希望人们接受你的想法,并认可其中的价值,首先你最好先主动给他人相同的礼遇。如果你不能保全他人的自尊,那你永远也不可能赢得他的心。

  • 在人际交往方面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停止用“我”和“我想要什么”来思考。你应当开始思考对他人而言什么才最重要,什么才是他们需要的。通过这种换位思考,你会避免让他人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你也能少批评人。被你用这种方式对待的人,也更可能用讨人喜欢的方式与你打交道,也更认可你的想法的价值。

  • 你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确保自己仍旧保持技术能力。如果你力所不及,那么世界上所有的面试技巧都不能帮助你找到工作。确保自己一直阅读技术书籍和博客文章,并会花些时间提升自己的技能。
    asd

  • 身为雇员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此处的稳定并非特指在某一特定的工作岗位或者为某一特定的雇主工作。相反,我说的“稳定”是指你知道自己能以预设的方式谋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你作为一名雇员,只要你拥有一份工作,你就可能会得到一份薪水。你将来也可能会失去这份工作、不得不去找新工作,但是你至少在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内,每个月都可以维持在某个收入水平上。作为一名雇员也是一条比其他选择更轻松的道路,因为你的职责是有限的,路线明晰。寻找和申请工作都有一个明确定义的流程。你也无需操心“做什么才能赚钱”这种问题。

  • 你可能会害怕专攻软件开发的某一领域,担心自己陷入很窄的专业领域,从而与其他的工作和机会绝缘。虽然专业化确实会把你关在一些机会的大门之外,但与此同时它将打开的机会大门要比你用其他方式打开的多得多。

  • 许多开发人员都在为创业型公司工作,薪水低廉、上班时间长得令人觉得荒唐,就是指望公司上市或被收购,能够靠期权股票发财。但是,我认为这个赌注风险极高。我不建议你为了“中彩票”而选择去创业公司。一旦选择了那条路,你可能耗尽心力却一无所获。选择为小公司或初创公司工作的一个更好的理由是,你喜欢那种快节奏的、令人兴奋的工作环境,也希望构建伟大的产品并见证它的成长。

  • 在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里,角色定义通常很明确,你也会更稳定。我要说的是,中等规模的公司往往要比大公司还稳定,因为大公司往往还有大裁员或者周期性重组。如果你喜欢稳定,那你会发现中等规模的公司最适合你。

  • 关于大公司的最后一点是:办公室政治。大公司通常有着复杂的政治体制,堪比大型政府机构。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你可以尽量避开政治,但即便如此,其他人的政治权谋也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到你。

  • 在任何公司里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最重要法宝就是承担更多的责任。

  • 金钱总是追随着责任。有任何机会去承担更多责任时,承担起来!

  • 没有人愿意涉足的领域是搜寻机会最好的地方。可能有一个没人愿意碰的遗留应用,或者代码库里的某个特别令人讨厌的模块。正因为没有人愿意碰,所以你也无需去抢,这些就成为你日益强大的帝国的领地。如果你能把沼泽变为良田,你也就展现了自己的价值。

  • 另一种间接承担责任的方式是成为团队中其他人的导师,自愿帮助新人加速成长,为任何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 哪项工作是没有人愿意去做,你愿意承担起来,并将其简化或者自动化的?

  • 如何令自己引人注目每天都记录自己的活动日志——把这个日志以周报的形式发送你的经理。提供演讲或培训——选择一个对你的团队有用的话题。发表意见——只要在会议上就这么做,或者只要你能得到的机会就这么做。保证“曝光度”——定期与老板会面,确保你经常被注意到。

  • 在任何组织中,总是有很多人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个想法行不通,为什么那个问题太难。这样的人不胜枚举。千万不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相反,你要成为那个永远能为各种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人,要成为勇于执行这些解决方案以获得成果的人。

  • 忘记那些围绕职位晋升的政治游戏和惺惺作态吧——如果你能解决别人无法解决或不愿解决的问题,无论在哪家公司,你都能轻而易举地成为最有价值的人。

  • 在你当前的工作岗位上,你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承担更多的职责?对于你的老板和经理,你现在的“曝光度”如何?下一周,你可以采取何种具体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曝光度”?目前你正在自己学习些什么?确定要自学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制订一份下一年的自学计划。

  • 成为专业人士是一种心态。如果我们总是与恐惧、自毁、拖延和自我怀疑做斗争,那么问题就是:我们正在像外行那样思考问题。外行毫不起眼,外行人废话连篇,外行屈从于逆境。专业人士可不这么想。不管怎样,他引人注目,他恪尽职守,他始终如一。

  • 一位专业人士需要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不”,即使是面对自己的老板。因为,正如BobMartin所说,专业人士有着不可逾越的底线。有时,坚守底线甚至意味着被炒鱿鱼,但这就是你被称为“专业人士”要付出的代价。短期内,这可能是痛苦的,但如果你能持之以恒地选择坚守正道,那么与选择其他路线相比,你的职业生涯会得到更大的回报,并且你也能睡个好觉。

  • 许多软件开发人员犯的一个巨大错误就是,当无法达到标准时,他们不是完善自己、迎接挑战,而是降低标准。

  •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降低了自己的标准,那么你最终会不经意间在其他领域也降低标准。一旦你越过了底线,选择妥协,就很难再回头。

  • 在考虑辞掉工作之前,你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我强烈推荐先在业余时间启动你想创建的业务,等能从这项业务中产生足以维持生计的收入时,你再转为全职。这种离职的过程漫长而又痛苦,但用这种方式做事非常重要,不仅是经济上的原因。

  • 为自己工作比想象中要难得多。我们已经谈到了,在正式辞职之前就开始你的新业务(作为副业)非常重要,这样你就不会经济窘迫,但这样做对你而言也许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为自己当老板做好准备。

  • 许多有抱负的创业者其实也不知道运营业务到底有多难,更遑论处理企业运营的开销和非开发费用到底需要多少额外的工作量。

  • 我喜欢这样思考问题。想象一下,在马路上慢跑和被吃人的狮子追着玩命狂奔之间的差异。这其实就是为别人工作和为自己工作之间的差异。当你为自己工作时,你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因为你只有工作的时候才赚钱。

  • 虽然你为自己工作的真实动机可能就是因为你热爱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但是不要指望热情可以持续很久。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往往会变得捉摸不定乃至于消失殆尽。

  • 你会发现,作为自由职业者,你大概需要收取每小时75~100美元的费用才能在净收入方面等同于你做员工时每小时50美元的薪水。许多自由职业者对此不明就里,还是按照做员工时的计算方式收费,或者稍稍高一点,然后就发现自己现在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

  • 通用的规则是,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你的时薪水平应该是作为全职雇员时的两倍(见表121)。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这样收费。

  • 许多软件开发人员一开始就深陷创业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中——在为产品找到客户之前就构建好产品。

  • 人类创造出的每个产品(包括这本书在内)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没有要解决的问题的产品毫无意义,毫无意义的产品自然也就不会有用户,也就意味着你不会赚到钱。有些产品专门解决一些特殊群体遇到的特定问题。例如,一款能够帮助牙医管理自己的病人的软件产品,或者一本能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学会如何使用.NETUnity框架的书。还有一些产品解决普遍的问题,例如,无聊——娱乐产品(如电视节目和视频游戏)可归入此类。无论一个产品要解决何种问题,以及哪些人群有这个问题,必须在创建产品之前就要明确识别。

  • 如果你想开发出一款产品,第一步应该是筛选出一组特定的受众,他们也是你的解决方案的目标用户。针对这些人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可能已经有了总体概念。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你要多做一些调研,找出要么没被解决的问题,要么没有被很好解决的问题。

  • 而许多开发人员是反着来的。他们在尚未有受众的时候就创建产品,然后再四处推销,努力寻找受众。当你以这样的方式做事情时,你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执果索因往往更加困难。

  •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产品也同样成功(虽然也许在规模上达不到),首先打造一个成功的博客,使用播客、演讲、视频和其他媒体来发展自己的受众。接下来,一旦你有了受众,你就能够向这些受众销售自己的产品。你之所以购买这本书可能就是因为你已经是我博客的粉丝,或者因为关注我的其他工作而无意中发现这本书,或者你之前听过我的播客。这就是发展自己的受众的威力。

  • 所以你可以这么做:创建一个简单的销售网页,讲述你将要创建的产品以及它将解决什么问题,讲述你的产品会包含哪些内容以及产品上市的确切时间,给个折扣价让感兴趣的人可以提前预订产品,保证产品一发布他们就能拿到。你还要提供退款保证,让潜在客户知道如果你的产品不能如期交付或者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可以得到退款。

  • 我反复强调不要贸然辞职,踏上创业之路,但是我要再啰唆一次:从小处着手。太多崭露头角的创业者为自己的第一个产品设置了非常激进的目标,不顾一切地追求新的梦想。你必须明白并意识到,自己的首次创业可能会失败,很可能第二次、第三次也是如此。直到经过足够多的失败,你才可能真正成功。如果你倾尽所有投入创业,如果你为一次创业成功赌上自己的整个未来,你可能会把自己置于绝境——没有资源,甚至没有意志再去尝试一次。所以别这么做。从小处着手,作为副业开发你的第一个产品。

  • 我还建议你去读读EricRies的《精益创业》(TheLeanStartup)[CrownBusiness,2011],从中获取一些关于如何创建小企业,以及如何起步的想法。

  • 通常,当你着手创建一家创业公司的时候,你对自己要创建怎样的公司已经有了想法。通常,这家公司要有些独一无二的知识产权,使得它的那些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难以进入并简单地复制你正在做的。很好的创业候选是能够申请专利或受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而糟糕的创业候选则包括餐厅或其他缺乏独创、很容易被复制的服务。好的创业项目要有规模扩张的潜力——想想Twitter、Dropbox和Facebook等。

  • 研究一下一两家你心仪的创业公司的历史。注意它们是如何开始以及如何获得融资的。这些公司创立时是一个创始人还是多个创始人?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还成功创立过其他公司吗?这些公司什么时候获得融资的?它们获得了多少资金?这些公司启动的时候是否加入了加速器计划?

  • 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缜密的时间管理。你可以在你想工作的任何时间再去工作,但是你必须要设定每周的日程表并且坚持下去。日程表越有规律、越是规划得当越好。我的妻子和朋友们经常跟我开玩笑,问我都已经在家为自己工作了,为什么还要坚持“朝九晚五”的典型工作模式,不过这份日程表确实能够保证我专注、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不能过分相信自己可以不受外界干扰或者能够智慧地管理时间。我们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否则会屡屡经受不住诱惑。相信我,我了解这一点,我自己就经受过一长串的失败。

  • 你还记得第一次写代码或者第一次学某种编程语言吗?那时候你觉得它很难,不是吗?或许到现在它还是有点儿难。但是,不管你现在身居何处,回顾过去,曾经的艰难与那些看起来的“不可能”,你现在也都从容应对。现在我们要做的,不过就是把那些将来看起来很简单的任务和工作提前一些,假设现在就是将来。

  • 他们相当短视,因为他们只会以现在的视角看问题。当下转瞬即逝,还没仔细看上几眼就成了过眼烟云。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未来。

  • 对技术虔诚的一大问题是,我们中的大多数崇拜某项特定的技术,只是因为自己熟悉这种技术。我们很自然会相信自己选择的是最好的,然而这会让我们经常忽略任何反对意见。我们不可能充分了解现存的所有技术,从而给“哪项技术最好”做出最英明、最睿智的判断,于是我们倾向于选择我们了解的技术并先入为主地认为它是最好的。人生多艰,无暇他顾。

  •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营销本身并没有那么糟糕。你的营销手段决定了你的营销对象是受益还是受损。营销需要人们的关注,以便让人们关注你,关注你的产品。优秀的营销会将人们的需要或者期待与能够满足此愿望的产品或服务关联起来。所以,营销追求的是“实现价值在先,要求回报在后”。

  • 营销就是一个“乘数效应”——你的营销越好,你的才华才能表现得越发淋漓极致。这就是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学习营销技能至关重要的原因。

  • 营销的核心在于将一些人所需要的所期待的产品或者服务与产品或服务本身连接起来。所以“自我营销”也就是把希望得到你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人和你自己连接起来。尽管营销经常声誉不佳,但如果你能以正确的方式营销自己并没有错。

  • 所以,自我营销并不能确保你一定成功,但是它却是你可控的重要元素。

  • 别以为软件开发领域有什么不同。你也许是世界上最有天赋的软件开发人员,但是如果没有人知道你的存在,你也只不过是浮云一片。当然,你总能找到工作,但永远不会发挥出你的全部潜力,除非你能学会“如何自我营销”的技能。

  • 这个策略需要时间,需要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写的每一篇博客,你采访的每一期播客,还有你写下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有助于营销自己,提升你的个人品牌的认知度。最终你在这个领域就成了权威,拥有了追随者。这些声望转化为更好的机会,最终成就你的事业。

  • 我想强调的是: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能力——能给其他人带来怎样的价值。自我营销的基本机制是,要想让人们追随你、倾听你,你就要带给他们价值:你能为他们的问题提供答案,甚至是给他们带去欢乐。如果你在持续自我提升的同时并没有给他人带来价值,那么你终究不会走得太远,因为每个人都会离你而去。

  • 要打造一个品牌,你需要四个要素——品牌所要传递的信息、品牌的视觉符号、品牌的一致性和品牌的曝光率。要构建成功的品牌,这四大要素缺一不可。我们将逐个介绍,以便让你了解如何使用这些概念来打造个人品牌。

  • 选择某个细分市场,然后以它为核心建立你的品牌,越有针对性越好。

  • 只是持之以恒还不足以使你的博客大获成功,你还应该确保你写的都是高质量内容。为什么要重视博客内容的品质?原因有两个。第一个也许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博客内容的质量越高,越能吸引人持续浏览你的博客,或者通过RSS和电子邮件订阅阅读。在你给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的同时,你也就成功积累了自己的目标客户。

  • 我要强调一点:别担心。你的博客不需要完美。在起步之初,你的博客很可能会很糟糕。但是,随着不断尝试贡献出优秀的内容,而不是将自己脑子里的东西随意丢到网页上,不考虑格式和结构还有一大堆拼写错误,你终会成功。

  • 我要推荐的第一个策略就是开始评论其他人的博客。找到撰写类似主题的博客的开发人员,在他们的博客写下有意义的评论,只要有机会就链接到自己的博客上。(通常在为了评论而进行注册时,你的个人主页会包含你的博客链接,所以你甚至都不用亲自在评论中链接到自己的博客。)

  • 当你营销自己的时候,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给别人带来真正的价值,那么即使你所做的都正确无误,那也无济于事。你可以写博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内容、在大会发言、著书立说,尽你所能来推广自己,但是,如果你表达的和你传递的信息不能帮到其他人,那么每个人都将会无视你。人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没人想听到你的成功故事,也不想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帮你获得成功,但是他们肯定想听到你会怎样帮他们获得成功。所以,要想让自我营销的所有努力奏效,基本的方法就是帮助他人获得成功。

  • 要想给人们想要的东西,要先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但是这并非易事,因为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可能会撒谎。他们并非故意撒谎,而是他们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像新娘在找心目中的完美婚纱时,只有切实看到了才会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

  • 通过提供免费内容,你让人们有机会无需投入资金就能了解你生产的内容多么有价值。你可能暂时没有收费的打算,但是一旦有此计划,你很容易说服人们去付费,因为他们早已通过你提供的免费内容知道你提供高品质的内容。免费还会让人们对你心生感激之情,他们也希望能通过购买你开发的产品或服务来回报你。

  • 每次当你开始着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无论是创建博客、截屏视频还是别的活动,你应该从它是如何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待它。正如我坐在这里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都在想,我写下的每个字是否能让你获益。我该如何向你传递这些对你有益的信息?我如何才能为你提供价值?

  • 要想用好社交媒体,首先你要给自己积累足够多的粉丝,或者至少是让人们进入你的社交网络。如果你拿着大喇叭大声呼喊却无人听到,那也无济于事。

  • LinkedIn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你可以邀请联系人为自己的能力背书。这项功能很棒,你一定要善加利用。对于列在LinkedIn个人主页上的每一项工作,请务必找前同事或者经理为它们背书。这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儿不自在,不过LinkedIn页面上的背书可能会与你原来的认知相去甚远。背书提供了社会证明,这对于塑造个人形象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想想你最近一次在亚马逊上买东西的经历。你有没有阅读产品评论,找到评价最高的产品?那是我在网上购物的基本方法,我还知道很多人也是这样在网上购物的。

  • 你无需把自己包装成为专家,只是热心希望通过分享自己所学而对他人有所帮助。(事实上,你会发现,你应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太多人希望被包装成为“专家”,从此不再真诚谦逊。

  • 另一条成为“演说家”的路径是代码训练营[1]和用户组举办讲座。大多数大城市里都有各种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用户组,加入离自己近的用户组并不难。在加入用户组一段时间后,你可以询问组织者是否可以就某个特定的话题做一次讲座。大多数用户组都欢迎新人分享,因此只要你的话题有趣,就有机会出场。这样的机会非常好。你面对的是一个较小规模但是更宽容的听众群体。此外,这也是向当地的公司和招聘人员推销自己的好机会

  • 刚开始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在免费视频网站(如YouTube)上通过创建截屏视频的方式做分享。截屏视频就是在你演示如何操作的时候录制你的计算机屏幕。如果你能通过这些截屏视频一板一眼地教会其他开发人员某个概念,你就可以轻松赢得“精通某某领域的专家”的美誉。这种声誉可以帮你赢得更好的工作,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专家”的美誉还能带给你客户

  • 许多软件开发人员误解了写书的原因。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大多数图书和杂志作者能够通过写作赚大钱。但是,事实很简单,你不会为了赚钱而去写书。写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

  • 那些出版过专著的作者会发现自己更容易获邀在各种会议发表演讲,能够建立自己在某一学科的权威地位,这些都能为你带来更多的客户和更好的工作机会。

  • 你也可以通过亚马逊的KindleDirectPublishing(Kindle直接出版)计划将自己的书直接在亚马逊上出售,或者使用Smashwords、BookBaby这样的服务来将自己的书发行到多个市场。这些服务甚至可以帮你将你的书转换为电子书格式。

  • 如果你真的想在自我营销方面获得成功,你就一定要学着克服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恐惧——看起来像个傻瓜。

  • 但是,如果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你就必须学会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你必须学会如何无惧自己被别人看作傻瓜。

  • 在第一次做某件让自己不自在的事情的时候,你可能无法想象终有一天自己竟然觉得做起这些事儿来如此怡然自得。你会误导自己去认为“这不适合我”或者“别人在这个领域有天赋,而我没有”。你必须学会克服这种想法,认识到大多数人在第一次面对挑战时都需要克服这样的不适感,尤其是他们面对一群人的时候。

  • 首先,如果你看起来像个傻瓜,那最糟糕的情形会是什么?你不会因为让自己出丑而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无论你在讲台上演讲得多糟糕,也没有人真的在乎。诚然,站在讲台上抖抖索索、汗如雨下可能会让你看起来很可笑,而当这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没人会记住这些。

  • 你是否思考过自己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几乎都是下意识地倾向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别人给我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时,我们通常不会做笔记,也不会记住确切情节;然而我们中大多数人在听到故事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它复述出来。

  • 教育的首要目标,并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 熟知了这三个关键点后,我可以高效地学习一门技术,无需通晓全部细节。我发现,如果我了解三项主题——如何开始,我能做什么,以及相关基础知识,那么我就能随着学习深入学会所需的其他知识。如果我想提前掌握所有知识,那只是在浪费时间,因为真正重要的内容会湮没在那些细枝末节中。这种新方法能让我关注重点。当我确实需要了解更多细节时,我可以利用参考资料来弥补这些不足。有多少次你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本技术书籍,却发现自己实际用到的也只是书里介绍的技术的一小部分?
    (说得很有道理)

  • “十步学习法”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对自己要学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就足矣。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勾勒出学习的范围,

  • 即需要学哪些内容,以及学成之后又会获得什么。依靠这些知识,你可以找出各种资源(不局限于书)来帮助自己学习。最后,你可以创建自己的学习计划,列出要去学习哪些相关课程,筛选学习材料,只保留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优质内容。

  •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试图解决太大的问题而把自己搞得不堪重负。例如,试图全面掌握物理学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一主题太过庞大,也不够聚焦。你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与物理学有关的一切——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因此,你要明确自己的学习范围。

  • 在此过程中,你可能会受到诱惑,为了学习该主题下的不同子主题,你可能会扩张你的学习范围而不够聚焦,但是请务必抵制住这个诱惑,尽可能地保持专注。你一次只能学一样东西。你可以稍后再回头学习别的分支领域,但就目前而言,选择一个专注而聚焦的范围,潜心学习吧。

  • 在全力以赴启动之前,明确“成功”的含义极为重要。如果不知道成功是什么样子,很难找准目标,也很难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已经真正达到目标。在尝试学习任何东西之前,你都应该在自己脑海中清晰地描绘出成功的样子。当你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更轻松地使用倒推的方式,明确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

  • 好的成功标准应该是具体的、无二义性的。

  • 要尝试收集到多种多样的资源以帮助你学习,而不是只读一本关于这一主题的书。资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局限于书籍。

  • 对于大多数学科而言,学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A开始,前进到B,最后到达Z。这个顺序对你掌握随机的碎片化知识价值不大。你需要找出在最短的时间内从A到Z的正确路径,并且到达沿途的重要地标。

  • 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犯两类错误:第一类错误是在知之不多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始,即行动太快;第二类错误是在行动之前准备过多,即行动太晚。要想在这二者之间取得平衡,你掌握的知识要恰到好处,

  • 起初,你会觉得这步似乎并不重要,不过还是让我们先来考量一下其他的方式——大多数人学习的方式。大多数人会试图通过读书或观看视频来掌握某个主题。他们会提前吸收很多信息,然后再付诸实践。这一方法的问题在于,在他们读书或看视频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他们只是因循他人设计好的学习路径

  • 现在,考虑一下我在这里建议的方法。你无需提前了解全部内容,你要做的首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亲自操作和亲身体验。采用这种方法,你通过探索和实践进行学习。在操作的过程中,你的大脑自然地产生各种问题:它是如何工作的?如果我这么做,会发生什么?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引导着你

  • 最后,千万不要忘了,你在第3步中定义的成功标准。试着把自己正在学习的内容与最终目标关联起来。你掌握的每个模块,都应该以某种方式推动你向着终极目标前进。

  • 在现实中,你只需要超前别人一步,就可以成为他们的老师。有时候,比学生超前太多的“专家”反而不能得心应手地“教”,因为他们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他们忘了初学者是什么样子,很容易专注于他们认为简单的细节。

  • 你可以用多种方式将自己所学教给他人。你可以写博客,也可以制作YouTube视频。你也可以跟自己的爱人探讨,将自己所学解释给他/她。重点在于,你要花时间将自己学到的东西从大脑中提取出来,以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组织起来。在经历了整个这个过程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你以为自己明白了的知识点,其实并没有摸透。于是你会将那些以前自己没太明白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且简化自己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将它们浓缩并经常复习。前景非常诱人。所以,不管做什么,千万不要跳过这一步。这一步对于保持信息以及深入理解知识而不仅仅只是流于表面至关重要。

  • 我们还要将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人或者他说了什么与他取得的成果分开来。这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当我们向别人寻求帮助时,我们必须要假设我并不知道什么最好,否则我们也就没有求助的必要了。这就意味着,我们提出来的分析结果可能是错的。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所想的正与真理背道而驰,并且必须相信一位导师已经实现的成果,而不是相信自己的逻辑和推理。

  • 在寻找一位导师的时候,你必须要抛开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只去关注导师的成就。你可以去找那些已经实现了你所设定的目标的人做你的导师,或者水平略胜你一筹的人做你的导师。你也可以去找已经帮助别人实现你设定的目标的人,即使他自己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寻找导师时的检查单他们做到了我想要去做的?他们曾经帮助他人做到了我想做的?他们现在取得了什么可以展示的成就?你能和这个人和睦相处?他充满智慧吗?

  • 如果你想在一家公司里获得晋升,那么在公司内部给自己寻找一位导师无疑是明智之举。你的老板或者你老板的老板这样的资深人士是导师的不二人选,你很可能会提前接受晋升所需要的各种教育。此外,与高管做朋友对你的职业生涯毫无害处。

  • 即使你能给自己找到一位完美匹配的导师,也不能保证这位导师愿意收你为徒。事实上,越成功的人越忙,他们根本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那么你如何说服未来的导师自己值得他投入呢?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途径就是交换互助。你能提供的最好的交换物就是自己对学习的渴望……还有……免费工作。没错,拒绝免费劳动力是相当困难的。如果你愿意以单调的工作换取学习的机会,你会发现自己的导师更容易接受你的请求。

  • 一定要有耐心!大部分人在第一次听到“不”的时候就止步不前。别做这样的人。恰恰相反,要做一个别人用棍子赶才能赶走的人——即便如此,过一会儿也还要
    回来。你的顽强不会总有回报,但是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回报来得很频繁。

  • 我最喜欢告诉人们,只要在某些方面快人一步,就能帮助别人。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也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你总有机会在某个方面领先别人一步,所以你一定可以帮到某个人。

  • 我们在生活中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以看到自己看不到的东西,因为当遇到涉及自身的问题和麻烦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些目光短浅。伟大的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也需要一位教练,虽然他技不如伍兹,但是他能看到伍兹看不到的东西。要想成为导师,你只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你愿意带着同情心倾听你的门徒,在他们需要鼓励的时候给予支持,在他们需要动力的时候也会从后面推一把。

  • 在你担任导师的时候,你通常会比自己的学生还学得多,你会修正自己关于某个课题的观点,以全新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你做导师的时候,你经常面对的都是最强悍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就是对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当你被迫去探究这些“为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你可能还会发现,当你想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你探求答案的过程能让你愈加深入思考,甚至可能完全改变你最初的想法。

  • 帮助他人时的成就感。深入学习和领悟知识的途径。你的徒弟有朝一日会帮到你。自身的成长。帮助别人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成长的过程。

  • 你觉得你在某方面已然是专家了,才敢把这些东西拿出去教给别人。然而,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教授给别人,却是成为专家的一部分要求。如果在某个领域你从来没有教会别人,那么很难说明你在该领域获得了足够的专业知识。

  • 我们能够识别模式,并且套用这些固定的模式去解决许多问题,而没有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种肤浅的理解力无碍于我们完成工作,因而不易被察觉。然而一旦我们试着向别人解释某件事情的运作原理或背后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在认知上的漏洞就会暴露出来。

  • 我发现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以谦虚的视角来观察问题,以权威的口吻去诠释问题。我的意思是说,当你教别人的时候,无需让自己表现得比学生更智慧、更博学,但要充满信心,坚信自己所说的一切。没人愿意跟一个对自己讲的内容毫无底气的人学习,也没有人愿意在学习的过程中被人看作是愚不可及的。要把这一切做到恰到好处还需要一些练习,因为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你要明白,你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优越性或者寻求认可。

  • 然而你并不要止步于写博客。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本地用户组的聚会上或者自己的工作场所进行演讲。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心态谦卑,信心满满(而不是傲慢自大)。即使你可能不是最好的演讲者,你也会做得很好。

  • 视频,尤其是教程截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上手。你可以使用像Camtasia或ScreenFlow这样的录屏软件来录制你的屏幕,并提供一个画外音来解释操作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真正给你带来挑战,迫使你去思考呈现信息的最佳方式(音频、视频和实际演示)。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软件开发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核心领域。许多计算机科学课程中包含的算法、操作系统、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和其他主题都是永恒的。然而最简单的事实是,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写代码的时候,你极少会用到在学校学到的技能。身为软件开发人员,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如何使用新技术,学会如何用它们完成工作。我们很少需要回溯到计算机科学的本源。同样,这并不意味基础的计算机科学教育毫无价值。能够深入挖掘问题并理解问题(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能力更具价值。对大多数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更直接因素还是相关工作经验。

  • 专注于自身强项,这没什么不妥,但有时候,如果弱点得不到解决,通常会成为你的职业或生活的桎梏。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我们的知识也有使我们不能高效工作的短板。我们能发现并消除的知识短板越多,长久来看我们从中受益越多。

  • 这就是知识上的短板造成的问题。我们总是倾向于掩饰自己的短板,而且我们也总是太忙,忙到无暇去填补它们。结果,我们要么不能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要么为了避开自己的短板而采取低效的方法。

  • 你的知识短板并不全都显而易见。事实上,大多数的知识短板,你只能隐约觉察到。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你很难清楚地意识到,也很容易忽略。知识短板会阻碍你进步。准确识别它们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看看自己在哪些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或者一直进行重复性劳动。通常,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短板使工作速度放缓,额外需要大量的时间完成任务。由于理解得不彻底,你只能摸索着前进。这正是我不理解Lambda表达式的时候发生的情况。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调试代码,而不是用几个小时去理解它。

  • 重复性工作也是如此。任何你所做的重复性工作都值得彻查一番,看看是否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如果你这样做了,可能会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想想键盘快捷键。你一直重复使用某个应用,但是并没那么高效,原因是你不得不手动在屏幕上拖曳鼠标并点击。键盘快捷键可能就是你的知识短板。花点儿时间学习每天会用几个小时的应用(提示:你的IDE编程环境)的快捷键,一周能给你节约好几个小时的时间。

  • 另一种识别知识短板的方法就是,时刻都要试图了解自己不理解或不清楚的事物。你可以维护一份清单,列出自己需要去研究或者自己不清楚的所有事物,追踪有哪些主题总是不断出现在这个清单上。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份清单的增长速度有多快。你只要对自己坦诚:如果遇到不理解的知识,不需要马上就学会,但是一定要把它添加到清单中,这样你至少可以找出自己的知识短板。

  • 外行静坐等待灵感,其他人则唤起激情努力工作。

  • 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花一些时间先把所有的事务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才能达到思维高峰以完成任务。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提速过程。车子在进入高速行驶之前需要更换几个挡位。如果你总是不断地起步停车,那么你的整体速度就会很慢很慢。要让车回到高速,换到五挡,需要花点儿时间。但是,一旦你开到五挡,那就能轻松巡航了。

  • 每天,在坐下来工作之前,我都会做一些健身活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不希望中途有事情打断我专注的状态。一旦我做好准备坐下来工作,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计划我的这一天。

  • 另外,我还会退出所有会让自己不断分心的聊天软件,或者保持隐身状态。我觉得聊天软件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电子邮件更为合适,因为我可以在闲暇时间回复,而不会在正专注工作的时候被打断。

  • 每天都像机器一样高强度工作可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我要确保自己有一些休息时间,或者有那么几周我会称之为“无工作周”,基本上在这几周里,我不会使用番茄钟,也不会把整周都排满。

  • 在长假期间,我要么会把博客和播客这类任务挂起,要么只做最小量的工作,来维持自己每周的承诺。我发现,在长时间努力工作之后,这种休息是必需的。(完成本书之后,我会休息一段时间。)

  • 番茄工作法只有被当作估算和评估工作的工具使用时,才能发挥它的真正威力。通过跟踪自己在一天内完成了多少个番茄钟,以及为每天要完成的番茄钟的数量设定目标,你瞬间有能力去真正评估自己每日工作的努力程度,也能知晓自己的工作能力。

  • 使用番茄工作法,你可以把每周看作是由有限个番茄钟组成的。想在每周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你要搞清楚自己一周能工作多少个番茄钟,并相应地设置任务的优先级。通过计算自己完成的番茄钟的数量,可以确切知道自己一周完成了多少任务,也就不会觉得自己没完成足够量的任务。如果你没能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但是却用完了足够数量的番茄钟,那么问题就不是工作量是否饱满,而是给某个任务项设置的优先级是否正确。正确使用番茄工作法教会我“设置优先级”的真正价值。当每周我只有这么多番茄钟可分配的时候,我必须小心翼翼地使用这些宝贵的番茄钟。在使用番茄工作法之前,我一直幻想着自己可以在一周内完成超出自己实际能力许多的工作,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时间而低估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 有一个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总为自己没有做更多的事情而感到内疚。这与我一天完成多少工作无关,就好像我永远不能放松似的。我总觉得自己应该在做事,以至于坐下来玩游戏(我最喜欢的消遣之一)时我都无法享受其中,因为我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我本应该做更多的工作。也许你也有同感。

  •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你无法准确地评估每天到底自己完成了多少任务,也没有为自己每天到底要完成多少任务设定明确的目标。也许,像我一样,你也试图通过列出一份每日任务清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当你完成某些任务耗费的时间比你预计的要长的时候,你将备受打击。就算你每天累得像狗一样,还是无法完成清单上的任务,所以即使你竭尽全力还是觉得自己很失败。这可真令人很沮丧。我们不一定能够控制完成一项任务到底需要多少时间,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这一天中愿意为某项任务(或某些任务)花多少时间。如果你努力工作一整天,就会感觉很好;如果在这一天中你工作松懈却又完成了列表中的所有任务,那只不过是因为任务比预期的简单而已,你还真不应该为此而沾沾自喜。制订任务列表全凭主观臆断,每天能够专注完成的工作量才是最重要的。

  • 其他的著名高产人士,像史蒂芬·霍金(StephenKing)也讲过类似的话:每人每天能够专注地、富有成效地工作的时间是有上限的。你的时间只有这么多,要怎么利用你自己说了算。

  • 我开始意识到,要想确保自己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获得持续的进展,唯一的方法就是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规定自己要在预先确定的时间段内需要取得多大的进展。

  • 每周跑步3次。每周发布一篇博客。(写作本书时)每天写一章。每周完成50个番茄钟的工作。你可以自己试试。花点儿时间制订自己的“定额表”。想想自己每周或每月要完成哪些任务,把它们写下来。你不需要现在就做出承诺,但是适当的练习对你有帮助。

  • 定额工作法的规则挑选一项重复性任务。明确有效时限,在此期间该任务被重复执行。明确在给定的有效时限内该任务应该完成的次数的定额。给自己承诺:一定要达成定额。调整。调高或者调低定额,但是不能在有效时间段之内调整。

  • 多任务导致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似乎在于,我们根本没有能力真正去践行多任务并行。对于很多活动,我们可能会自认为是在进行多任务并行,但实际上我们做的不过是在不断地进行任务切换。这样的任务切换看起来确实是工作效率下降的罪魁祸首。任务切换越多,浪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因为你的大脑并不能专注于一项任务。真正的多任务并行是指同时做两件甚至更多事情(这是可以提高效率的,正如我们将在后面讨论的一样),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做任务切换。正如我们在第36章谈到的那样,当你认为专注对于提升工作效率非常重要的时候,这一点就讲得通了。多任务并行的时候,很容易打破专注力,最后你不得不花时间回到之前的任务。当你不在专注模式下时,很容易会拖延时间,或者会让其他的干扰分散注意力。如果你认为自己处于专注状态时工作效率最高,且需要花些时间才能到达这种状态,你就能明白,在各种任务间快速切换并不会提高效率。

  • 潜在的适合批量处理的领域处理电子邮件。打电话。修复bug。开短会。

  • 新鲜感消退之后,现实就会浮现。无论你是接手一个新项目还是学习一项新技能,你最终都会到达这种状态:你兴趣索然,积极性低,进展异常缓慢,或者看起来毫无进展。最终,你会身心俱疲。你可以尝试否认或者掩盖这个事实,但是最终你还是知道,你再也不会为这份工作、这个项目、这项任务感到兴奋不已。你觉得自己无比倦怠。

  • 你越是努力工作,完成的工作就越多,这种倦怠感来得就会越快。这就是难以取得工作成效的原因。工作效率越高,你从中体会到的愉悦感就越少。

  •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真正穿越过这堵墙。环顾四周你就会发现我说的是真的。有多少人在成功来临之前,或者项目完成之前就放弃了?回首你自己的经历,有多少半途而废的项目:跆拳道黄带(在拿到黑带以前放弃了)、落满灰尘的吉他(好久没弹了)、尘封在衣橱里的足球鞋(好久没踢了)……我知道我已经撞到这堵墙很多次,未能突破。我自己的经历里,充斥着大量以失败告终的例子。不过也有好消息。还记得,我答应过你,我一定会分享治愈倦怠的方法?好了,它就在这里,非常简单。你准备好了吗?穿过那堵墙!

  • 大多数人在“撞墙”的时候会选择放弃。他们不是想方设法去穿越它,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倦怠了。在撞墙之前,竞争非常激烈。选手们站满跑道,每个人都热情高涨、激动不已。跑道是如此轻松,没有人会被淘汰。然而,由于很多人没有穿越过那堵墙,所以墙的另一侧极为宽阔,人数寥寥,没有太多竞争。大部分选手都已经中途退出了比赛。因为总共也没几位选手留下来,所以因成功到达墙的另一侧的选手能得到更丰厚的奖品。所以,如果能穿越到墙的另一侧,你会发现突然间一切都变得轻而易举,你的动机和兴趣再次回归。我们面对新任务的时候,动机和兴趣水平都很高,我们的兴趣和动机也会在任务完成后继续高涨。初学吉他会很轻松有趣,但是坚持不懈成为高手却是漫长单调的过程。成为吉他大师是最大的乐趣和回报。

  • 前面介绍的适用于电子邮件的批量处理策略在这里同样适用。你可以在一天内集中一两次进行社交媒体活动。你可以只在午餐时段或者晚上查看Facebook,而不用不停地查看Facebook。相信我,即使这样你也不会错过任何有用的东西。

  • 如果能准确了解自己的时间花在哪儿了,就能识别并且消除那些最大的时间杀手。试着弄清楚自己每天在不同任务上花费的时间。即使是跟踪一下每天吃饭花了多少时间,也能真正了解时间都去哪儿了。

  • 我们的大脑非常善于养成习惯。我们会根据周围的事物自发地养成习惯。一件事情做得越多,越可能形成习惯。习惯的力量往往基于奖励的价值。我们都喜欢做能够带来更好回报的事情。然而,奇怪的是,可变化的奖励要比已知的标准奖励更让人着迷。这就是在赌场能看到那么多人的原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奖励或者不知道奖励有多大,会形成一种很坏的习惯,即公认的“上瘾”。

  • 试着从小事做起。选一个你找出来的坏习惯,不要试图马上就改变它。相反,尽量找出这个习惯被什么触发,你这么做有什么表现,以及是什么奖励激励你产生冲动要这样做。有时候,你甚至会发现,所谓的“奖励”不过是个幻象——一个你期望能够实现却从未兑现的承诺。例如,许多人都有买彩票的习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会中奖,尽管他们从未中过奖。

  • 最后也是最困难的部分是,强迫自己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使新习惯取代旧习惯。只要你能在新的习惯上坚持足够长的时间,新习惯最终一定会变得很轻松且是自发的。

  • 他在一篇题为“每天写代码”(WriteCodeEveryDay)的文章中,谈到了自己的经历。他之前在业余项目上毫无进展,直到养成了每天至少用30分钟写一定量有用的代码的习惯。在实行新惯例之后,它成了一种习惯,这使他的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提高。

  •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原因之一就是:大型任务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面对大问题时,我们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本身,而不是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人类倾向于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当面对一项大任务的时候,检查电子邮件或者泡上一杯咖啡看起来就是更容易的路径,于是拖延随之而来。

  • 但是拖延还不是我们不喜欢大型任务的唯一原因。任务越大,越难明确定义。如果我让你去商店买鸡蛋、牛奶和面包,这个任务就是非常明确的,你知道该做什么。完成这项任务很容易,你正确完成任务的概率也很高。

  • 大型任务往往也很难估算完成时间。如果我问你,写好一个找出列表中规模最大的项目的算法需要多长时间,你也许可以给我一个非常准确的估计值。但是,如果我让你告诉我,实现网站上的购物车功能需要多久,你的估计值不会比瞎猜好多少。

  • 把大型任务分解为更小的任务,是我一直用来完成更多工作、更准确地估算要完成这项工作我需要多长时间的技巧之一。事实上,这本书采用这样的结构并非巧合。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这本书有这么多章。在我开始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特意选择将每一篇拆分成很多小的章,而不是少数几个篇幅很长的章。原因有两个方面。

  • 把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的关键步骤就是确定出因为缺失了哪些信息而导致你无法创建更小、更明确的任务。如果你在把大任务拆分成小任务的时候遇到问题,很可能是由于缺少信息。但是这并不是坏事。在项目早期发现信息不足要比项目已经进展很多后才发现信息不足要好很多。把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的时候,务必确保每个小任务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试着明确这些目标经常会发现之前用别的方法遗漏了的重要信息。

  • 然而,在我看来,我们认为艰苦的工作最有可能是让我们获益良多的工作。艰苦的工作最有可能是推进我们职业发展或者为我们打开机遇之门的工作。所有没有任何好处的工作看起来总是那么轻而易举。

  • 如果真想富有成效,你就不得不学会工作的时候既聪明又努力。光有聪明是不够的。一定量的机智是必须具备的,然而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面对挫折的时候一定量的毅力也是必要的。

  •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你的伙伴中如果有人愿意在一件事情上坚持更长的时间,那么最终他就会超越你。一开始,你可能领先于他们。起初,你的激情让你暂时爆发,但是那些愿意投入漫长的努力,并愿意为了完成工作执着于枯燥工作的人,最终会超过你,并且遥遥领先。赛跑比的是谁耐力更长久,而不是看谁冲刺更有力。

  • 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就是,没有一件事情是轻而易举的。

  • 如果真想成功,如果真想要成为成功人士,你就不得不在有些时候通宵达旦。你可能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数年里每周工作60~70小时。为了获得领先的地位,你可能会好几年都不得不放弃看电视或者与朋友们外出游玩。你无法欺骗这个制度。你的收获取决于你的付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播种,永远没有收获。

  • 只有少数人能到达顶峰,只有少数人能看到真正的成功。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碌碌无为。他们不愿意投入时间,也不愿意做出必要的牺牲以获得真正的成功。你可以听从本书中所有的建议,但是如果你不愿意努力工作,那么它们对你不会有任何益处,一点儿益处都没有。你必须愿意付出努力。你必须愿意将自己所学的东西付诸实践,让它们发挥作用。

  • 他断言,每当我们试图提升自己至一个更高水平的时候,阻力一定会伸出它那丑陋的脑袋,试图让我们原地不动。

  • 至少你知道,当你逃避工作,代之以浏览Facebook的时候,有1亿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

  • 这是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出的选择。你只需下定决心去做那些需要做的工作。你必须认识到,工作最终必须要被完成,所以还不如现在就做,而不是拖到以后;你必须认识到,你要想实现目标,要想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唯一的途径就是自愿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开始工作。

  • 任何行动往往都比没有行动好,特别是当你一直停滞在不愉快的情势下很长时间的时候。如果这是一个错误,至少你学到了一些东西。这样一来,它就不再是一个错误。如果你仍然选择停滞不前,那么你就学不到任何东西。

  • 我们明知道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却选择拒绝采取行动,恐惧可能是最大的原因。但是,不要让自己掉进恐惧的陷阱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学会克服恐惧,并且认识到,尽管我们即将采取的行动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几乎总是比默认选择不采取行动要好。

  • 也许你想学弹吉他,也许你现在工作不开心想找个新工作,也许你的财务状况需要进行大的调整。无论你在逃避什么,无论是什么在困扰着你,都不要拒绝采取行动。当下就是行动的时刻。当下就是决策的时刻。

  • 很多时候,你需要试错好多次之后才能找出正确的行动方向。在任何行动上耽误的时间越长,完成整个试错过程找出正确方向的用时也就越长。大多数我们急于做出的选择往往都是微不足道的。我们经常试图耗费300%的努力寻找95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满足于找到90分的解决方案

  • 即使是一些看似重要的选择——改变生活的那种,用随机掷骰子的方式都比优柔寡断、无所作为要好。很多大学生认为,选择专业和选择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尽管这一决定可能很重要,但也不会比其他选择更重要,有多少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只有华而不实的学位或者是泛泛而谈的专业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当断则断呢?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让他们丧失了采取行动的机会。

  • 通常,无所作为就像坐在一辆停着的汽车上转动方向盘。你有转过停着的汽车的方向盘吗?这并不容易。但是,当车子开起来的时候再去转方向盘就容易多了。然而,我们中很多人都坐在自己生活上的“车库”里,坐在停着的汽车的方向盘后面,拼命地左右转动着方向盘,试图在我们已经被抛出行车道之前确定应该前进的方向。更好的做法是立刻上车,发动它,这样至少你在某些方向上前进着。

  • 有时候,当你完全不确定要做什么的时候,最好的行动就是做一些事情,然后在前进途中再调整方向。有时候,这是前进的唯一方法。如果你一直停在原地,你就会因为从没见过而不知道需要在哪里左转。只有开始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才能预测自己将来要采取的一切行动,评估哪些可能是错的。

  • 事实上,你在职业生涯中做出的许多关键决策很大程度上是以财务状况为基础的。身为软件开发人员,你也同样受此影响。这里的一点知识就足以让你受益良久。

  •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如果你工作30年,每两周领一次薪水,那么你一共会领780次薪水。如果你工作40年,则会领1040次薪水。这期间你怎样支配这些薪水将会决定你工作多长时间、你退休时能攒多少钱,甚至会决定你能不能退休。重要的是,你要了解每个月自己的钱都花哪儿了,并且清楚这些钱是为你所用了还是阻碍了你的未来发展。在本章中,我们会探讨一些与收入相关的关键的财务概念,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管理你的钱财,也能以与以前略有不同的方法来思考财务问题。

  • 问题在于,我们中大多数人在对待钱的问题上,都是只看眼前,而不是长远打算。我们总在盘算这个东西这个月会花多少钱,而不是算总共会花多少钱。

  • 事实证明,赚钱多并不能让一个人在财务上更精明。那些从我朋友那里获得短期贷款的医生和律师们,受困于短期思维,和我在职业生涯早期保有相同的心态。他们靠薪水过活,因为每个月他们都花光自己赚到的那么多钱。

  • 他们挣的越多,花的也越多。因为他们觉得理所应当,所以他们会透支所有信用去买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车。

  • 还有另一种思维方式,不会让你挣得多花得也多。你可以建立长远的理财思维,考虑物品的实际开销,而不是根据你每个月的收入多少来确定花销多少。这种思维方式基于“资产与负债”的概念。关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有很多种,这里我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所谓资产,是指实用价值高于维护成本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一样东西如果有资格被定义为“资产”,必须能够带来比自身成本更高的价值。但是,负债的含义则恰恰相反。所谓负债,是指成本高于带来的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要保有“负债”,你不得不往外掏钱,但是你永远也拿不回来与自己掏出的钱一样多的钱。

  • 关于资产,一个清晰的例子就是你持有的每个季度派发一次红利的股票。持有股票并不会花你分文,但是只要一直持有,每3个月它就会给你带来一次收入。股票自身的价格会上涨也可能会下跌,但是按照我的定义,只要它能带来红利,它就是资产。

  • 我们都需要一个居住的地方。不论是买还是租,我们都要为住房付钱。即使你有自己的房子,你还是要继续为住房付费,因为你在使用原本可以出租的资源。所以,当你拥有一套房子的时候,本质上你不过就是从自己手里租了一套房子而已。如果你的房子的价钱高于你所需要的基本住所的费用,那么房子对你而言就是负债。对大多数人来说,房子都是一笔巨大的负债,因为他们无法从中获得额外的实用价值,房子给他们的价值不会比租房高。

  • 车也是如此。你只是需要一种代步工具,但是,如果你在购车上的开销不能给你带来比购买便宜车更高的价值,那么它就是负债。

  • 他声称,任何能把钱装在你口袋里的东西才是资产,而任何需要你把钱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东西都是负债。依这样的观点行事肯定错不了。

  • 关键是要意识到,某些东西你买来后能够给你带来产出,或者产生的价值会高于你最初的投资,而别的东西则会消耗你的收入,或者不值你为它花的钱。当你持有这样的观点之后,你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倾向于长期而不是短期。你每张工资单上的钱都是辛苦工作赚来的,但是每个月资产为你赚的钱则不需要辛苦工作。如果你用自己工作赚来的钱去购买不需要辛苦工作就能够增值的资产,那么你最终只需要做相同或更少的工作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如果你每个月把自己工作赚来的钱花在负债上,则会背道而驰,你被迫更辛苦地工作去赚更多的钱,以便继续支付保有这些负债的费用。

  • 即使没什么资产也别担心,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

  • 也就在那一天,我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有朝一日真正成为富人,我不仅要学会“节流”——不把自己的薪水浪费在负债上,还要学会“开源”——拿出薪水中的很大一部分进行投资,让这些资产帮我赚更多的钱。

  • 你的薪酬谈判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声望的影响。想想看,著名的运动员或电影明星,他们的名声带来的谈判能力有多强?同样的原理也适用软件开发人员或任何其他领域。你的名字越为人所知,你在谈判时掌握的主动权也就越大。

  • 那么,怎样才能打造自己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名气呢?对某些人来说,这是要看机遇,但对大多数软件开发人员来说,这需要仔细的规划和策略。我强烈建议软件开发人员打造个人品牌,并积极地营销自己。

  • 如果在预审面试时被直接问及期望薪酬是多少,那就给出相同的答复,就说这取决于贵公司的整体薪酬方案,包括福利。他们可能会说明福利都有哪些,或者可能会说明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大体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试着尽可能绕过问题,问下面这样的一系列问题。

  • 但要确保该范围的最小值略高于你心里价位的最低值。

  • 一旦有offer在手,你几乎总是会想还价。还价的数额由你决定,不过我强烈建议还价的数额要充分满足自己的胃口。你可能会认为提一个与他们报价接近的数目更有可能得到满意的反馈,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还是选择较高的价码作为还价吧

  • 一定要清楚自己值什么价钱。尽可能详细地研究一下自己求职的公司的薪酬范围,研究一下与你申请的职位类似的职位的薪酬范围。尽管并不一定总是靠谱,但你还是可以利用一些网站来获得此类信息。你对自己薪酬的调查工作做得越好,谈判起来就越容易。如果你能说出准确的数额范围和统计数据,表明自己要求的薪酬相当合理,就会处于有利地位。

  • 要求这样的薪酬的理由绝对不是“我需要这么多钱”。没人在乎你需要什么。相反,你要说清楚自己为什么值这个价钱,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好处。你可以讲一下自己对之前的雇主们的贡献,以及为什么付给你你要求的薪水是一笔很好的投资。

  • 期权从根本上说就是赋予你在未来

  • 某个日期之前以固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股票的选择权。但你也可以购买另一种让自己在未来某个日期之前以固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股票的选择权。这种期权能让你在股价下跌的时候也赚钱,与附录B中讨论的卖空股票类似。

  • 为什么要投资房地产?与持有股票相比,房地产投资上手更难、所需资金更多,那为什么它还是优质投资?可能听起来有些莽撞,但我建议投资房地产的最大原因就是稳定性。毫无疑问,你看过房地产价格大幅波动,所以会对此说法表示怀疑,让我对此进行解释。尽管房地产价格可能会大幅波动,但是我建议投资的是可租赁房产。这种房产的稳定的收入就是——租金。

  • 因此,即使物业本身的总价会大幅涨跌,但是,只要你愿意经受波动并且长期持有,瞄准租金收入而不是房产价格上升,这笔投资就是非常坚实而稳健的。我自己就经历了几次史上最严重的房地产危机而毫发无损。

  • 聪明的房地产投资(不是投机)始于认识到房地产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如果你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倒卖房产或者低价购买抵押房产而快速致富,那你终究会自食恶果。

  • 要执行这一战略,第一步就是房地产市场的学习。在房地产投资领域,购入房产的时候最赚钱,而非出售房产的时候。你能找到的交易越好,你的起点就会更好。还记得我们曾经讲过股市的流动性很强吗?房地产市场与之相反。流动性强的市场通常效率很高,这就意味着,股票市场的定价很悬殊的场景并不多。

  • 我经常在没有现场看房的情况下给卖家发报价,快速测试卖家的反应,以确保自己抢在别人之前抓住一笔好交易。我几乎总是开出一个极低的报价,低到让我的房地产中介都不好意思向对方提出。有时候,卖家会接受这个报价,或者他们会还一个比我这个报价略高一点点的价格。

  • 最后,在你购买了房产之后,我的建议是物业管理要到位。我强烈反对自己管理租赁房产。在我看来,在这方面不值得投入精力,并且让人头疼。每个月我花的最值钱的钱就是请物业管理公司打理我的租赁房产。

  • 规划退休计划的关键就是利用逆向思维,精确计算每个月的生活费用,找出办法来确保自己的收入能满足这一要求,同时还留有余地,以备不时之需。

  • 那么理论上讲,你也能提前很长时间退休。节约开支可以让你两头受益——在加速存钱的同时,也让存下来的钱能更经花。简而言之,为退休攒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搞清楚如何缩减每个月的开支。不用投资、不用工作也不必祈求加薪,没有什么比勤俭持家更能让你获益良多。勤俭节约,才能细水长流。

  • 一旦算出自己退休以后每个月的生活开销是多少,当你的“被动收入”达到每月所需的生活开销的时候,你就可以正式退休了。所谓被动收入,就是不用工作就能获得的收入。你必须确保被动收入会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这也是说房地产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的主要原因。

  • 要提前退休,你需要找出一种方法来构建超过你每月开支数额的被动收入来源,并且需要能够保证自己的收入能冲抵通货膨胀。你不能把100万美元都用来购买年收益率只有2%的美国国债,并且还乐此不疲。你也许能够每年以很低的风险或者毫无风险地赚到2万美元,不过通货膨胀最终会吞噬你的原始资本和利润。

  • 但是投资房地产并不是产生满足你退休所需的被动收入的唯一途径。你可以选择购买高收益率的股票,股票升值的时候足以对抗通胀。你也可以创立或者购买知识产权,获取版权收入。这可以是专利、音乐作品、书籍,甚至是电影剧本。你可以购买一家公司,或者创建自己的公司,最终将其转手给别人打理,而你只需要从剩余利润中分一杯羹。如你所想,所有这些产生被动收入的投资方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你一定要多管齐下。达成上述这些被动收入来源中的任何一个都是艰难的,所以如我所说,只有准备好付出成功所需的辛苦工作,才能选择这条路。

  • 要加速这一进程,有三种主要方法。首先,我们已经谈过了,削减开支。买最小的房子或者租最小的公寓,或者免费跟你的父母住在一起,要通过各种手段做到这一点。买辆二手车,或者干脆过无车生活。切断有线电视,不要外出吃饭,买旧家具用。不只是节俭,关键还要便宜!你的生活开支越少,每个月能省下来用于投资的钱越多。(我跟你说过的,这并不容易。)

  • 在你能犯的财务错误里,最大的莫过于背上债务。不幸的是,我们似乎已经被培养得对“背上债务是正常的”观点欣然接受,经常看不到债务对我们生活的坏处和破坏性有多强。

  • 关于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谈及一二,但一般来说债务都是不好的,因为债务完全与好的一面——靠你的钱获得利益——背道而驰。当你身背债务的时候,通常会靠自己的钱去支付利息。这就意味着,别人可能通过你的开销致富。

  • 假设你以年利率5%的贷款买了一辆标价3万美元的车,要在6年内还清贷款。在这6年期间,除了3万美元的本金之外,你还要支付4786.65美元的利息。所以,这辆车最后花掉你34786.65美元。实际上,这辆车的花费比这还要多。你为这辆车花费的4786.65美元的利息本可以为你赚钱。你本可以靠这些钱获得利益的,而不是白白地用来支付利息。算出确切的数额有点儿难,但如果你把每个月用于支付利息的钱投到一项年收益5%的项目上,那么6年下来用于支付利息的这4786.65美元的回报大约是2000美元。因此,事实上,这笔债务可能花了你近7000美元。

  • 但是,在所有与债务有关的错误中,最大的一个就是不必要的债务,也就是说,在不需要欠债的时候欠债。这里我还是用购车贷款的例子,因为贷款买车是人们犯的最大错误。人们很容易就走进一家汽车经销店,买一辆新车,让自己背上不必要的债务。

  • 问题在于,这么做完全是颠倒顺序。通常,我们是按照相反的顺序做事的。不妨这样想想。贷款买车本质上是先买车再为买车攒钱。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买每样东西你都要付更多钱。

  • 通过这样做,你买车的时候实际上获得了折扣而不是多付钱,因为你为买车积攒的钱随着时间推移会给你而不是别人累积利息

  • 尽管债务被我描绘的很丑陋,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债务都是不好的。如果你能利用债务赚到的钱比为这一债务支付的利息多,这样的债务就是好的。

  • 买房子并不总是比租房好,但在一些市场上,根据不同的利率,举债买房会让你有利可图,因为你会省掉付房租的钱。

  • 背负债务的底线就是确保在背上债务之前,这笔债务实际上是一笔投资,它将为你产生的回报高于你为这笔债务所支付的利息。只有在绝对紧急的情况下,才可以背上不产生盈利的债务。

  • 在讲述我的故事之前,我要先明确自己对“退休”的定义,因为不同人对它的看法会有很大的不同。我说的“退休”并非指这样的景象——玩着沙狐球,在乡村风格的餐厅吃着早餐和晚餐,享受早到的优惠等。(尽管我今天早上确实在BobEvans[1]吃的早餐。)我说的退休也不是终年坐在热带沙滩上喝着玛格丽特鸡尾酒——尽管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我无法想象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显然,我现在并不是无所事事,我正在写这本书。相反,我把退休定义为“自由”,具体而言,即财务自由——一种不会囿于财务状况被迫用自己别无选择的方式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在不合心意的事情上的能力。

  • 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房地产市场开始暴跌——艰难时刻降临。很多投资房地产的朋友都惊慌失措,纷纷抛售自己的房产。幸运的是,我的所有房产都是以30年期固定利率贷款购买的,所以房价下跌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我。当然,我的房产价值缩水不少,但是我的按揭贷款没变、房租收入没变,又有什么关系呢?

  • 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都是一方在追另一方在跑。只要双方偶尔切换一下角色其实就没问题了。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在追,另一个人就会跑得越来越远。

  • 畏惧失败似乎是大多数人的本能。人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逃避做那些自己不能胜任的或是缺乏技能的事情。我们似乎与生俱来就畏惧失败。甚至连我3岁的女儿都害怕失败。我妻子教她读书时,她的进步明明很大,但是你能看得出来当她读到不熟悉的字时,她读的声音会很轻;对认识的字,她会很有自信地大声读出来。给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词汇或者一些与她的能力不匹配的任务,她会说:“妈妈,你来读。”幼小的她也倾向于放弃而不是去尝试。在大多成年人身上这种现象会被放大。大多数人在面对重大挑战时,或者有直接或间接失败可能性的情况时,都会逃避这种情况发生。当你在夜总会选择避免与体重300磅、可能会痛打你一顿的大猩猩一样的家伙搏斗时,这个做法是说得过去的,但当你面对一个上台演讲的机会或者学习一门新的编程语言时,害怕失败就说不过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失败也不会对你有实质性的伤害。

  • 我认为,对“失败”性质的误解还会助长这种对个人价值伤害的恐惧感。我们都被告之,并且倾向于认为,失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没有看到,失败的阴影中暗含着一线曙光,我们只把失败看作是终点——失败这个词本身暗示着死胡同、绝望的终点,而不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一个暂时壁垒。

  • 失败不同于被打败。失败是暂时的,被打败是永恒的。失败是那些碰巧发生在你身上的——你不能完全控制它。被打败却是你可以选择的——是对失败的某种程度的接受。要实现不畏惧失败,第一步就是真正意识到失败不是终点——除非你选择把它看作是终点。生活不易,你随时都会被击垮,但是否要重新站起来却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它取决于你是否决定为自己最值得拥有的东西战斗,取决于你是否要享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和乐趣,大多数情况下,它来自于战胜困难的成就感。

  • 大多数伟大的人取得的最大成功与他们所经历的最大失败只有一步之遥。”

  • 你不能把别人说的话都当作福音。没有人可以垄断真理。现实中,很大程度上,正是你自己发现了真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这世界上的公认真理、只管自行其是,但这意味着你可以决定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你该怎样去生活。

  • 股票就是一家公司所有权的百分比。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在股市上公开上市,那么它必须先注册成立为股份制公司。注册成立之后,公司就成为一个法人实体。于是从本质上说,公司就拥有了许多人类的属性。一家公司可以拥有不动产以及其他财产,签署法律协议,获得信贷,起诉或者被起诉。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法人实体责权利的规定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律。那么,为什么一家企业要成为股份制公司并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自己的股份呢?最大的原因是为了筹集资金。当一家股份制公司首次在股市销售股票时(销售股票也被称作“交易”),这个过程被称为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PublicOffering,IPO)。在首次公开发行中时,公司可以卖出自己一定比例的股份

  • 以筹集资金。例如,如果某家公司上市发行100万股,每股售价10美元,那么该公司在IPO时可以募集到1000万美元的资金。企业出售股份以获取资金这笔钱可以用来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例如,雇用更多的员工、购买设备,甚至是收购其他公司。最棒的一点就是,这笔钱还不需要偿还。公司现在由股东掌控,有关公司的重大决策将由股东投票表决——一个股东(无论个人或实体)如果拥有公司的多数股份,那么他就拥有公司的控股权,即控制该公司

  • 指数就是挑选一批个股来测量股市

  • 整体表现的工具。在美国股市,最广为人知的指数就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JonesIndustrialAverage),通常简称为道琼斯指数,它是在收集并计算了总部设在美国的30家大型上市公司股价之后得出的指数。收看道琼斯指数之后你就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股市在上涨还是在下跌。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李一二],即时看更多的文章